朴素衣着掩不住满面的光,轮椅上的老人双手比心,笑声穿越四十年时光,依然带着济公的豁达与慈悲。
“年初的时候,差不多死了一次了,结果活过来了。”在总台“中国好剧”系列电视剧《济公》播出40周年主创见面会上,91岁的游本昌大笑着向众人宣告自己的重生。
这位乘坐轮椅亮相的老艺术家,用最轻松的语气道出最惊心动魄的生命历程。年初那场将生命推至悬崖边缘的健康危机,在游本昌口中化作一句云淡风轻的笑谈。
经过数月休养,他康复后选择的第一个重要活动,便是赴这场跨越四十年的艺术之约。“活过来就能见到老朋友,太高兴,太幸福了!”游本昌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。
1 、悬崖边缘,91岁老艺术家的生死观
年初的健康危机,让游本昌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。据他描述,当时情况已十分危急,生命仿佛站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。这位经历过近一个世纪风雨的老人,面对死亡威胁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。
展开剩余77%在病痛折磨中,他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执着,最终战胜了病魔。这场生死较量没有消磨他的精神,反而淬炼出更加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“差不多死了一次了,结果活过来了”——如此举重若轻的表达,让现场观众既揪心又感动。在游本昌爽朗的笑声中,人们看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艺术家人格。
病愈休养期间,游本昌最牵挂的便是这场《济公》40周年之约。当身体稍有好转,他便毫不犹豫地决定赴约。这份执着,源自对艺术伙伴的深厚情谊,更源于对一生艺术追求的珍视。
2、 从79个小角色到永恒济公
时光倒流至1985年,52岁的游本昌迎来人生的转折点。在此之前,这位1933年生于江苏泰州的演员,已经在话剧舞台上默默耕耘数十年,演过79个“小角色”。
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他,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,每一次演出都认真对待,用心诠释。
当济公的角色降临,游本昌将其演绎得疯癫中带着智慧,嬉笑怒骂间尽显人间百态。破扇轻摇、步履蹒跚,他塑造的济公形象瞬间俘获亿万观众的心。
这一经典角色不仅让他一夜成名,更在1986年为他赢得第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男演员荣誉。
艺术生命的长度令人惊叹。2023年底,90岁的游本昌在《繁花》中饰演“爷叔”再次爆火,其精湛演技让新一代观众为之倾倒。从济公到爷叔,他跨越了将近四十年的演艺生涯,创造了中国演艺史上的奇迹。
3、 终身成就者的谦逊与担当
2024年10月,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(电视)授予游本昌。这已是这位老艺术家近年来获得的第四个终身成就类荣誉——此前他相继获得中国国家话剧院“终身荣耀艺术家”、“终身成就艺术家”等称号。
面对如潮赞誉,游本昌始终保持令人动容的谦逊。2024年5月,在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前夕,他主动联系《繁花》剧组,提出不参与评奖申报。
“这就是游老师,”演员胡歌感慨道,“他在生活中、在工作中,就是这样一直在帮助年轻人!而且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,他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,他都以身作则。”
这种提携后辈的精神,贯穿了游本昌的艺术人生。在央视文艺的视频中,他曾给年轻人这样的忠告:“努力,永远要学习,学习才能进步学习就有希望就有觉悟,就有明白,就不迷茫,就不糊涂。所以做好自己,感恩、行动、奉献。”
4、 艺术灵魂,AI时代的不灭明灯
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演艺界,游本昌以九旬智慧给出清醒判断。在近期接受新华社“秀我中国”专访时,他谈起AI济公的概念:“这值得研究,可以让AI补充工作时间。”
但他随即强调了一个关键界限:“灵魂的事情是不可取代的”。这简短有力的判断,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核心本质——技术再先进,也无法复制艺术家注入角色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深度。
游本昌的艺术生涯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解。无论是济公的破扇烂衫,还是爷叔的精致西装,他总能在服饰之下注入角色的灵魂。这种源自生命体验的表演艺术,是任何算法都无法计算的珍贵人类遗产。
这位经历过战争、动荡、改革与数字革命的老人,在九旬高龄依然保持着对新兴技术的开放态度,同时又清醒守护着艺术创作的灵魂根基。这种平衡智慧,值得每一位当代艺术工作者深思。
见面会结束时,游本昌双手比心回应观众祝福。这个手势连接着两个世纪——一手托着八十年代万人空巷看济公的集体记忆,一手牵着2023年《繁花》热播时年轻人的刷屏点赞。
轮椅缓缓移动,老艺术家的目光扫过全场。四十年前共同创作《济公》的老友们,有的已白发苍苍,有的永远缺席。他忽然提高声音,念出那句跨越时空的台词:“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……” 全场观众应声接唱,眼泪与笑容在每一张脸上交织。
游本昌笑得像个孩子。年初从死亡线上折返的他比谁都清楚:只要艺术精神在传承,济公从未离去,艺术家也永不谢幕。
发布于:北京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